度生网 网站首页 戒淫戒色 戒色方法 查看内容

教你传统固肾功和美容养颜方法

2018-5-25 15: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30| 评论: 0

摘要: 传统固肾功 本功法我于2004年教给一个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并严重伤精的小伙子练习,配合药物治疗,三个月之后其病大有好转,一年之后恢复工作。很大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与肾气亏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患者康复后继续练 ...

传统固肾功


本功法我于2004年教给一个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并严重伤精的小伙子练习,配合药物治疗,三个月之后其病大有好转,一年之后恢复工作。很大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与肾气亏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患者康复后继续练习固肾腰的动作,直到今年(2009年)都没有复发。该患者的特点就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坚持练习,老老实实特别听话,每天练习300次从不间断,整个督脉渐渐畅通,肾气就恢复了!建议各位伤精的朋友实践一下,就知道我说的不是虚言了!


1.动作要求


①松静站立,两膝挺伸,两足相并,双手搭于后腰。


②上身前俯,同时两手从后腰命门开始,沿双腿后侧下行,攀握两足跟。


③双手绕足一周后,双手手心对双足内踝,上身慢慢直立,同时双手沿双腿内侧上行至脐下三寸丹田处,恢复直立。然后双手向两侧分开,环腰一周至后腰命门相合,重复动作②,循环反复。糖尿病兼肾虚患者可加练该动作100~500次。


④收功:身体直立,气沉丹田,两手手心相合,扣于小腹,静养片刻。


2.动作要领


(1)卷地毯本动作要点在于前俯时,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一节一节从上往下弯曲,好像卷地毯一样,从上往下次第卷起,细心体会脊柱每个椎间关节弯曲、松开的感觉;直立时,从下往上,尾椎、骶椎、腰椎、胸椎、颈椎,椎间关节一节一节由弯曲而竖直,细心体会每个椎间关节由弯曲变竖直的感觉;直立后,体会整个脊柱贯通一气的感觉。此外,要保证在两膝直立情况下,俯身前屈,这样才能充分刺激脊柱、督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位。在身体充分前屈中,两掌尽力向下推摩,如果由于韧带原因不能推至脚跟,可在脚跟之上小腿处完成余下的导引动作,切不可弯曲膝关节。锻炼得法,会感到腰部温暖发热,整条脊柱轻松通畅而阳气充沛。


(2)呼吸开始时可以自然呼吸,练至熟练后,可配合上身前俯时呼气,直立时吸气,整个动作配合呼吸,缓慢柔和。


(3)越慢越好本功法练习中越慢越好,最好能体会到脊柱一节一节慢慢卷的感觉,一分钟6次为妙。质量比数量重要得多。有一个网友来诊所找我看病,他说做固肾功没有效果,我让他做了一遍,发现原来是动作太快,气血精华根本没有收入督脉的缘故。我给他纠正后,每天做50下,结果效果出奇好,可见要领的重要性。


​3.保健机理


​(1)从中医角度来看


​肾是人体中极为重要的脏器,被称为“先天之本”。其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纳气,主水液,主骨髓,主志。肾主藏,是生养身体的根本,五脏六腑之精华皆由肾所秘藏,是身体的“能量库”。肾主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决定人的性功能和生殖能力;肾精充养骨骼,滋生脑髓;肾脏合三焦、膀胱二腑,主津液,对血液有过滤和排泄废物、毒物的作用;其与肺、脾二脏配合,共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人的生、长、壮、老、死的过程,与肾的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肾气不足,则会出现精力下降、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骨软无力、头发稀疏、健忘耳鸣、意志消沉、小便频数、阳痿早泄等诸多表现。


​八段锦中该式的动作,通过前屈后伸,刺激了人体脊柱、腰部,以及沿脊柱上行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有两条纵线,分别位于督脉旁开一寸五分与三寸之处),刺激了这些经络上的命门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关元俞穴和腰阳关穴等要穴,并对肾脏起到了牵引按摩作用。肾脏受到牵引按摩,增强了生化肾精、肾气的功能,尤其使位于第二、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关系肾气出入和维系生命活力之命门穴的通达能力也得到增强;与之相关的,位于命门穴外侧一寸五分处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肾俞穴,其转输肾气的职能作用也会增强(此穴如转输能力差,就容易产生腰肌劳损的表现);而位于督脉上第四腰椎棘突下陷中,是人体督脉肾气、阳气必经关隘的腰阳关穴(此穴位于人体上身与下部之间,是人体躯干作转体运动和俯仰运动时的最大受力点,肾气、阳气至此,最容易受到阻滞,容易产生腰椎间盘突出),此穴因受剌激而疏通,以及因肾脏功能的增强而使其通关的能力也增强。腰为肾之府,肾生髓主骨,肾气、肾精增强能温养腰部,腰部受温养,其所处经络和穴位能畅通,又有益于肾气、肾精的化生功能。双手从腰部往下一直摩运到足跟,环足一周后,沿足三阴经上行,加上呼吸吐纳和意念引气作用的结合,进一步刺激了该摩运路线的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特别是在两膀胱经上的委中穴


(委中穴是“四要穴”之一,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五俞穴中的合穴,还是足太阳膀胱经下行与足少阴肾经上行的交会处,故对腰部的保健和痛症有极好效果),使经络和重要穴位畅通,腰的保健强壮作用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八段锦该式动作在形、气、意三者的结合下,达到固肾壮腰的作用。


(2)从西医角度来看


该动作通过脊柱大幅度的前屈后伸,可以充分伸展腰腹肌群;双手攀足,可以牵拉腿部后群肌肉。本节动作能提高腰腿柔韧性,防止腰肌劳伤和坐骨神经痛等病状。整个脊柱的运动,使脊椎及其两侧肌肉群都得到了锻炼,松柔的锻炼可使每节椎体位置正常,有效防止了腰椎病、颈椎病的发生。腰部保护着重要的内脏器官、神经、血管,该动作压缩、舒展脏器,具有内按摩功效,使肾上腺、前列腺、输尿管、膀胱等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功能都得到了改善。


美容养颜妙术叩齿吞津保健法


我经常对我的病人讲一个道理:“很多人虽然把脸洗得干干净净,但是远远望去,好像蒙了一层灰一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色晦暗,其原因在于元气肾精不充足。所以,美容不是表面功夫,只有脏腑安和,气血均平,经络通畅,元气肾精充沛,气色才能由内而外润泽透亮,皮肤自然会变得细腻嫩滑。”


下面这个方法,是古代经久不衰的健身术,几乎任何一本养生专著都会把它收录,足可见古人对这种方法的重视程度和实用价值。我曾经拜会一名老中医,七十余岁高龄,爬山依旧健步如飞,很多随同爬山的年轻人都气喘吁吁,疲惫不堪,而老人家却谈笑自若,未见疲劳之态。其气色明润含蓄,声如洪钟,问及养生之道,答曰“叩齿吞津法”。跟老人同行时,经常听到旁边“咕咚”一声咽口水的声音,那便是老人将叩齿吞津养生法融入生活中,随时咽津以充盈肾精,久而久之,元气充沛,自然身轻体健,气色明润。现将叩齿吞津法介绍如下:“叩齿吞津保健法”是传统中医重要养生术之一。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据文献记载,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时的医家陶弘景,年过八旬,齿紧完好,身体健壮,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史载活了一百五十岁,他的长寿经验就是“每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披上上衣,面朝东南,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会神清气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是“齿宜常叩”。古谚语曰:“晨起,叩齿三百响,齿坚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由成熟逐渐走向老化,其功能渐渐衰退,牙齿也不例外。对中老年人来说,牙齿的健康与否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


1.功法要领


(1)叩齿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心静神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地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下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下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2)吞津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要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3)时间及次数以上为一次完整的“叩齿吞津保健法”,每当做时以十次为佳,一天当中早、中、晚各叩齿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既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2.保健机理


(1)从西医的角度来看


现代食物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牙齿的咀嚼功能相对减弱,经常叩齿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在欧美发达国家,牙医是最吃香的行业,我们在普及护牙和治牙的同时,经常叩齿,做好牙齿的自我保健也不可忽视。人们一般都认为,牙痛不是病,而世界卫生组织则把引起牙痛的龋齿和牙周病列为全世界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口腔健康是关系到全人类健康水平的大问题。现代医学证实,口腔疾病可引发多种疾病,如心脏病和胃病就与牙周炎有关。


从现代医学对牙齿功能研究的认识来看,牙齿的牙腔内有由血管等组织构成的牙髓,是牙的营养通道。牙所需要的营养在血液里,叩齿产生的生理性刺激,可以振动牙髓及牙床,巩固牙齿和牙周组织,兴奋牙神经、细胞和血管,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应,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和再生能力,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类似咀嚼运动形成的刺激,提高牙体本身的抵抗力,使牙齿变得坚硬稳固、整齐洁白,有益于口腔健康。经常叩齿,还可以使咬肌及牙齿的咬肌部保持和增强机能,并维持其一定体积的充盈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年老机体萎缩造成的凹脸瘪肋状。已经有牙病的患者,经常叩齿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叩齿时,嘴、舌充分活动,血液循环加快,这对延缓面部皮肤衰老大有裨益。


叩齿后跟着做吞津,所谓“津”,就是口腔活动后所产生的唾液。唾液能维持口腔的清洁,帮助浸湿、软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淀粉酶,对食物有消化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强免疫机能。


(2)从中医的角度来看


在叩齿过程中,口腔唾液增多。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唾液能滋养五脏六腑,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养生学家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指出:“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长寿、摄生保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叩齿吞津所发挥的养生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东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饮食物)”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补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强骨益脑: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聪耳明目:《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柩·大惑论》),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美颜荣发: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