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网站首页 修行知识 查看内容

居士的学修要和出家人一样吗?

2018-10-7 20: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64| 评论: 0

摘要:   (一)居士不必生搬硬套出家人的方法。  佛法是一种应机教化的方便法,把佛教的修持理解为几种狭隘 ...
  (一)居士不必生搬硬套出家人的方法。

  佛法是一种应机教化的方便法,把佛教的修持理解为几种狭隘的固定模式或者教条主义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佛教的修行原则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净化心灵,彻底清除贪、嗔、痴、慢、邪见等心灵污染,达到人格的真、善、美和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佛。修行的方法有千万种,其目的只有追求幸福快乐的人身和成佛两条。智者可以从目的上选择一种最佳修持方法,居士(在家的学佛者)不必生搬硬套出家人的方法,这要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环境和家庭等情况决定。有的人可以从阅读经书,加强思想修养入手;有的可以静坐,修定,修慧,走开悟之路;有的可以专心诵经、念佛、念咒;无论什么方法,修哪种法,都要有合格师长的指导和清净的法脉传承。不能凭书本自学,不能相信不符合佛教经典教义的乱传乱说,更不能相信那些打著佛教旗号的邪门歪道、巫婆神汉、以及形形色色的装神弄鬼、自称‘佛菩萨’行骗的伪气功师之流。

  (二)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160,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古今来有很多颂扬亲恩的诗歌,真是至情流露,真挚动人。现在选录二首在下面:

  《亲恩歌》 虞汝明

  十月怀胎儿欲生,牙关紧闭眼睛昏。

  直从剪下胞衣后,再过三朝才是人。

  撒得浑身尿屎来,爷娘忙把破衣揩。

  略无半点憎嫌意,洗涤勤劳日几回。

  听但嫡儿哭一声,翻身就把手来擎。

  只愁伸缩惊儿觉,自己何曾睡得成。

  幸得儿生两岁零,扶墙摸壁自能行。

  只愁跌破头和面,挂肚牵肠不放心。

  六七龄时要读书,经营修脯费踌躇。

  现成茶饭朝朝奉,道是吾儿辛苦初。

  孩提转眼已成人,食爱肥甘衣爱新。

  但愿吾儿知爱好,自身粗草也甘心。

  如何容易得成人,费尽爷娘万苦辛。

  娶妇入门看习惯,暗添白发数茎新。

  《亲恩歌》孙念劬

  岂不深知父母恩,世间那有铁心人。

  只因看得妻儿重,没得工夫到老亲!

  漫把钱财米谷论,此身亦是欠娘身。

  如何毫发能私得,你是双亲什么人?

  兄弟原同一树栽,专心供养莫相推。

  譬如孤孑无兄弟,更向何人推卸来?

  纵然牲鼎祭吾亲,不及生前菽水真。

  打骂来时陪笑面,庭帏欢喜一家春。

  莫怪双亲说话烦,但须忍耐博亲欢。

  老人总为儿孙计,我到衰年也一般。

  可晓双亲手内贫,要穿要用懒求人?

  莫因亲未分明说,做哑装聋不作声。

  要一分时讨一分,谁人常有许多心。

  劝君六饭三茶外,还要供亲几两银。

  戏彩承欢自古闻,但求父母意欢欣。

  纵然体贴能周到,犹恐芳樽对夕曛。

  谁人不具好心肠?贫苦人家孝益彰。

  但得吾亲能饱暖,自身冻饿又何妨。

  不识亲恩看养儿,千辛万苦不推辞。

  试将受养亲儿意,爱养双亲到老时。

  故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佛法,虽为出世间法,实在世间法中做出。见三编复周伯遒书。】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昔白居易问鸟窠禅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法,先须克己慎独,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谓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恶,欲借佛法以免罪业者,何异先服毒药,后服良药。欲其身轻体健,年延寿永者,其可得乎。’(《(正)与丁福保书》)

  (三)孝顺父母的方法是什么?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财、物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161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才是最无上的至孝。所以,克尽孝道,应该注意下列三点:

  (1)孝顺必须是长期的,不是一时的: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辛苦奉献,我们即使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供养,使无所缺。

  (2)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约有五样: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悦亲。孝顺父母必须解决父母实际需要,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还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心理上的慰藉。悦亲是养亲第一要诀。使父母常生欢喜心,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在父母前万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无论我们的环境顺逆,总应该克制感情以悦亲为主。于‘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这是孝父母应该有的态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儿女们更应当推父母的爱敬,而敬佛学佛,这才是好儿女啊!故印光大师教导我们:‘汝已娶妻,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中庸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盖言夫妻,兄弟和睦,则父母心中顺悦也。现为人子,不久则又为人父。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女。譬如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照样来。光老矣,不能常训示汝。汝肯努力尽子道,则便可以入圣贤之域。将来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续)复周法利书二》)

  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咸淡得宜,生熟中节,不敢潦草,然后敬奉,略有好食,先进父母;至于自己,粗粝俱不计较。要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虚薄,饮食难得消化,进的食物,须要炖得热的,软烂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腻坚实难化之物不可与食。食不可过饱。这饮食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衣服的事,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气血自然衰弱,身体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热先就怕热。冬月衣服内棉花,每年要换新的,去旧的。薄棉袄要做两件,秋冬来渐渐加添,春暖时渐渐减去。霜冷之月,若有暖气轻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温暖。至于晚间,宜将热水袋,放于被内。再如夏月夏衣,须要凉爽;凡有汗者,频频换洗。这衣服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疾病的事,为子女者,须要加意调摄小心扶持,请名医专家用药。病中煎制汤药,进奉饮食,切不可生一个懈怠的心。只想你在幼小的时候,有了疾病,为父母的,不知替你调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尽心的理!父母有病,万一弄污床褥,为子女者,俱要勤勤洗换,切不可生一个嫌恶的心。只想你在怀抱中,便溺粪污,为父母的,不知替你洁净了多少,你今日岂可有嫌恶的理!这疾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其行住坐卧,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稳自在,快活过日,就是尽心了。这起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3)孝顺必须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顺应从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扩充到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众生,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世尊162在《无量寿经》里,恳切地告诉我们:‘人在世间,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又说:‘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又说:‘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又说:‘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世尊在《善生经》里又说:‘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寿以尽,舍故当受新。各追所作行,无际如车轮’。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们念佛,使我们到达极乐世界,解决这人生的缺憾。我们应该劝父母念佛,把父母从苦海里度到净土,这才是真正彻底的报恩啊!我们只要记著:要知父母恩,只看自己怎样养儿育女;要求子女孝顺,必先自己做到孝顺父母。

  (四)孝顺父母的果报是什么?

  (1)现世流布大名称:孝顺父母的人不但孝名远播,而且因为具有下列特点,所以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赞誉:能进德修业:孝顺父母的人为免父母担忧,必定行事正派,操守严谨。能治理家庭: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在家中能以身作则,孝顺父母,堪为子孙亲眷的榜样,家庭自然充满和敬的气氛。能慈悲待人:孔子曾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对于父母能感恩图报的人,往往能进一步以笃实诚敬的态度对待他人。能尽忠职守:孝顺父母的人深恐事业无成,让父母蒙羞饥馁,所以做任何事都会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实践孝亲感恩的人不但能获得善名美誉,连诸天163也都会为之感动,经云:‘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天拥护常安乐。’中国历史上因为孝行而感得人、天助成善举的事迹也为数不少,古德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孝之极至,就是诚。只要有诚心,无事不办。

  (2)未来福报转无量:种好因,自然得善果。《涅盘经》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够修得三十二相164、八十种好165,是因为佛陀于无量阿僧祗劫166之中,恭敬三宝,孝养父母,所以今世才会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可见孝行感果之殊胜,辗转无有穷尽。孝顺父母,不但今世常为人天之所爱敬,更可为来生种下圆满佛道之因,所以《大方便佛报恩经》说:‘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167。’

  (五)父母与子女如何相处?

  父母对待子女应该竭力爱护,并教养他们;子女对于父母应该敬重承顺,并奉养他们。幼儿是要靠父母抚养的,否则就难免保育失当,老年是要靠子女奉养的,否则就萧条无趣。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善生经》里,规定亲与子之间,有五个互相对待的条件。子女敬养父母的五条:‘一者、供养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父母对待子女的五条:‘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澈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可知释尊168教诲我们,是要父慈子孝的。孝顺父母固然是对的;然而我们不要忽略了佛所说的‘父母正令,不敢违背’,和‘不断父母所为正业’,这几句话的反面意思。就是父母倘有不正当的言语和举动,或是迷入外道邪见的,子女们不但不应该听从,而且要婉转地谏阻他们。但进谏时,要在没有旁人的时候。做子女的倘只晓得顺亲于情,而不晓得顺亲于理,结果使父母陷于不义,造成罪恶,这就将成为孝行的绝大缺点。供养各位一个故事《心念一变天地宽》:以前,一位老太太总是为两个女儿的命运操心。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上了洗衣作坊的内掌柜。逢上雨天,她担心小女儿的洗衣作坊的衣服晾不干;逢上晴天,她担心大女儿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她就这样天天为两个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很忧郁。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家生意兴隆;大晴天,你小女儿家顾客盈门。哪一天你都有好消息啊!’这一说,老太太才高兴了。天还是老样子,只是心念变了,生活的色彩竟然焕然一新。

  (六)夫妻如何相处?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绝对不是女子的牛马。家庭的组织,是双方分工合作的,各有长处,互敬互补,方能和谐持久。一对夫妇,由恋爱而结婚,在恋爱时期,倘使互相不用真诚坦白的态度,专以隐己之恶,扬己之善的技巧来博取对方的欢心,这样的恋爱假使成熟,就要结成不良的后果。往往到了结婚以后,以为双方的名分已经确定了,夫妇的关系已有保障了;于是彼此过去抑制自己,博取对方欢心的观念就改变了。一切行为就处处随便,以为夫妇间不需要尊敬、客气,反以为尊敬、客气是虚伪的假面具。而不知夫妇间最需要的是尊敬、客气。倘不体谅对方的关心,反怪他为麻烦,不赞美对方的谦逊,而说她卑下;再不客气的还企图屈抑对方,以迁就自己。逐渐的,彼此把所有的劣点毫无顾忌的暴露出来了,结果日久生厌,只觉得对方的可憎了。诚如佛在《无量寿经》里说:‘自妻厌憎’,和《玉耶女经》里说:‘见夫不欢’。彼此厌憎不欢,于是双方感情转趋破裂,甚至造成不幸的悲剧。那末,怎样才能够保障夫妇终身亲爱的幸福呢?那就遵从佛陀的教导,有二点要注意而加以修养:一言色相和,二忍受。

  (1)言色相和。佛说:‘言色相和,无相违戾’。这是夫妇间精神生活的要素。双方的言语能够和软,面色常带笑容,那感情还会违戾么?‘体谅’,在夫妇间是很重要的。倘不肯体谅,互相指责,那言色就不能够相和了。指责是破裂感情的礁石。天台人有句谚语:‘耳朵要好话听’。指责会引起对方的恶感,以为你在轻视他,讥笑他。于是来一个反唇相讥,或者恼羞成怒。彼此都发火了,这岂不是自讨苦吃吗?对方倘有错误,要纠正他时,切忌率直;要婉转地用商量的口吻,贡献意见。对方倘有长处,要给与真诚的欣赏和称赞,而且要常常称赞。《华严经》里说:‘常作润泽语,柔软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不可作‘蛊犷语,苦他语,令他嗔恨语,如火烧心语,能坏自身他身语’。我们出言吐词,要时时自己省察,不要伤害对方。‘修行’是修改错误的观念、言语、行为。我们若是决定‘修行’,就得先从言语上修改起,从‘让’字做起,能够做到‘言色相和’这一步,夫妇的生活,便会常在和煦春风之中了。

  (2)忍受。夫妇有时因生理或心理的变动,性情就难免异状。有时因环境不尽满意,言语举动略改常态,这都是常有的事。设使双方不能遵守佛的‘忍诫’,两不相让,而起口舌争强,意气用事,那末感情就要发生裂痕。你使对方气恼,你自己也决定免不了气恼。这是损人不利己的,又何苦去做这种愚蠢的事呢?忍受是要培养的。当对方火气很旺的时候,我纵有充分的理由,也应该暂时让他,不和他辩论,不得已时,或出外暂避锋头,等到对方的怒气消除以后,才和颜地告诉他,刚才的退让并不是理屈示弱,实在因为要避免家庭失和啊。这是寓刚于柔的御夫和御妻术,持之以恒,对方没有不被感动的。‘柔能克刚’的真理,我们是很有机会可以应用一下的。还有,逢到对方发火骂人的时候,应当记住天亲菩萨的话:‘骂者有二种:一实,二虚。若(对方所)说(是真)实者,我应生惭。若(对方所)说(是)虚者,无预我事,犹如响声,亦如风过,无损于我,是故应忍’。所以能够做到‘无相违戾’的,不独自己减少气恼,就是对方也能够觉悟,容易受我感化,家庭间就可相安于无事了。

  (3)夫妻如筷子。佛教是不赞成结婚的吗?当然不是。不过,佛教的确赞叹出家的功德,那也并不等于反对在家人结婚,信了佛教的人也不会都该出家。其实,唐宋时代,在家的佛教非常兴盛,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的文字记载、图画、或雕刻中,看到许多关于在家居士家庭生活的描述。宋、元朝以后,佛教渐渐隐遁山林,与人世间渐渐疏远,因而造成一般人认为佛教是仅属于出家人的错误观念。很多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子女亲近道场、亲近法师,就会很担心他们出家。事实上并不尽然!出家不是消极地逃避,仅有极少数人适合出家、出得了家。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捐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有个比喻很形象,夫妻要像筷子一样的地位平等,长短相适。筷子长短大致相当,而且彼此相对独立,夫妻亦然。男女地位的平等,是维系美满家庭的根本要素,可是,有的人却自恃自身条件优越,对对方盛气淩人、颐指气使,或暴躁泼悍、任性专横……显然,大男子主义、大女子主义和尊卑、主从、贵贱的夫妻关系,都难有幸福婚姻可言。夫妻要像筷子一样互帮互助,目标一致。筷子只有配合默契,才有‘收获’。和谐的夫妻感情贵在志同道合,比翼双飞。因此,情感上的体谅,生活里的体谅,挫折前的互慰,事业中的互勉……在夫妻间应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难关共度,携手共进,才会使爱的‘横杆’不断升高。夫妻要像筷子一样冷热不辞,甘苦与共。筷子不惧高温寒冷,能纳酸甜苦辣。和谐的夫妻关系也该如此。夫妻要像筷子一样方圆相间,灵机应变。这是因为筷子上方下圆,而使我们的手法能灵巧自如,变化万千。夫妻相处,同样需要这样的‘方圆’艺术;既坚持原则,同时又乐于欣赏和赞美对方,对对方的缺点不苛求;善于相互适应,不试图去‘改造’对方。而要改善自己。夫妻如筷,愿天下夫妻都能如此。

  (4)化解家庭矛盾有技巧。居家过日子,没有勺不碰著碗的。出现家庭矛盾后,如果不考虑言行、场合,甚至采取一些简单、粗暴、过激的行为,不仅不利于矛盾的化解,反而会伤害夫妻感情、激化矛盾。因此,化解家庭矛盾也应讲究技巧和艺术性。一是避。解决家庭矛盾,不能伤害感情和对方的自尊心,既要避免动拳脚,又要力避使用‘离婚’等极易伤害感情的言词,同时还应注意场合,尽量避开他人。二是缓。由于夫妻双方都在气头上,假如这时急于解决,难免会有一场屋檐下的‘战争’,这样对双方都会造成极大伤害。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先忍一忍、缓一缓,将矛盾或问题暂时放置起来,等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或机会解决。三是选。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更有利于矛盾的解决,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如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双方处于轻松的心境,容易做到宽容、让步、理解和沟通。四是绕。绕开正题,借助对方那些乐于谈论的话题,适度加以引申、发挥、旁敲侧击,启发诱导,含蓄而委婉地道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图。五是笑。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行为,消除对方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抵触情绪,使之破涕为笑,在笑声中融洽气氛,营造宽松的心境,使矛盾自然而然地得到淡化、和解。

  (七)怎样待妻?

  要知道治理家政,是一件繁重的工作,如果没有妻治家,那丈夫就有内顾之忧了。假使男子要兼顾家务,那末,他在社会服务方面就难得到满意的成效。所以治家也就是服务社会。直接为丈夫,间接为社会为国家而服务哩,做丈夫的应该明白家庭服务要比社会服务痛苦更多。做妻的在家庭做事,琐屑而又费力,日日为饮食衣服操心,孩子们还要啼哭叫号,搅得她神经发涨,这是何等苦辛的工作啊。做丈夫的要时时想到对方的苦处,对方的好处,时时想到自己有什么对不起她的地方。这样想念,自然夫妻间的一切纠纷就可以减少了。妻子如果没有学佛,劝她学佛。妻子学佛,可以使她的贪嗔嫉妒的脾气,化为宽宏柔和慈淑,能够使你的家成为幸福的家庭。佛陀教导女弟子:‘一心向夫,不得邪淫’。‘不得轻慢夫婿’。‘夫婿远行,整理家中,无有二心’。‘甘心苦乐,无有二心,慕修妇道,不择衣食’。女人能够遵从佛教,真是做丈夫的福气啊!有一类的丈夫,或是鄙弃妻的出身贫贱,或是嫌妻的容貌丑陋,或是憎妻的性情愚笨。于是她既不如他的意,他就同她不和,他既不以和待她,她也自然不以和待他了。他们并不曾想到:许多富贵人家出身的妇女,习惯了娇与傲的性情,常会欺负丈夫,看不起丈夫,反不如贫贱人家的女子,肯代丈夫辛勤劳苦呢。至于容貌的丑陋,实在不该加以厌嫌,要晓得美有体态的美,和品性的美;而品性美更为重要。往往有美貌的妇人,不能得夫婿的欢心。为什么呢?因为她的体态虽美而性情并不使人可爱,而且美色日久看惯了,也不过如此。时日久了,所引起的美的观念也越久越淡。譬如美食,天天吃,吃惯了,并不觉得这是美味了。只有情是最重要的。情是愈久愈深的。佛所称许的女人的端正美丽是重在‘心行’的,换句话说,就是重情爱的,而不是色爱的。妇女倘只有美好的容貌,而‘心行’不端正,那是不足取的。如果嫌她愚笨呢,就得请问他,究竟要怎样聪敏的女人啊,因为聪明是没有止境的。只要她能守贞操,能节俭,能洒扫,没有打麻将,吸香烟,喜游荡等恶习,就是够得上做标准的妻室了。既然双方做了夫妻,应该要体贴她,要怜悯她。聪明与愚笨,这是各人夙业的不同,正应该耐心地教导她才是呢。对于这些丈夫,除了请他们接受上面的劝告外,还须请他们严重地呵责自己,为什么在当初不慎重择偶,精细考虑呢?佛陀在《善生经》里,定下待妻的五条规距:‘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亵。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

  (1)相待以礼。

  女人最欢喜丈夫对她温存体贴,如当她休息或疾病的时候,你得细心地去照应她,使她感觉到家庭生活的甜蜜。粗暴慢忽的丈夫是被每一个女人所厌恶的。女人也最爱丈夫对她表示感谢。当她替你做一些小事,如缝补衣袜之类,你不可认为是她的本分,应该要说声:‘谢谢你’。在表面上,她虽然觉得你的话是多余的,但是她的内心,却有无限的快慰哩。欢喜丈夫称赞她的美丽,也是每一个女人都是如此的。做丈夫的要把妻优美的地方,如眼、耳、鼻、齿和姿态等,碰到机会,就加以称赞。女人受到丈夫的赞美,就会格外感到快乐。女人欢喜她的丈夫在别人面前夸奖她。这种称扬使她心里不仅愉快,而且非常感激。她最讨厌在别人面前,批评她的短处;或是指摘她的错处,使她面子上难堪。丈夫需要纠正她的时候,千万不要被父母、儿女或邻居和其他人听见。妻有意见,不管是对的,或是不对的,应当虚心听受,然后和她详细讨论。尊重对方的意见,一定可以引起对方愉悦的感情;而且凡事多一个人讨论,就多一些参考的资料,而得到圆满的结论,俗语所谓:‘三个皮鞋匠,可抵一个诸葛亮’。

  (2)威严不亵。

  所谓威严不亵,并不是叫你扳起一副呆板的面孔,摆起丈夫的架子。威是庄重而不浮躁,严是尊严而能自爱,不亵是不可轻慢。待妻的举止应该庄重雍穆,不可轻慢。对于性生活要有节制,要自爱而不可丧失宝贵的健康。纵欲最可畏,损害健康,应该‘严’于防范。佛说:‘节己莫淫她,自妻生知足,是故妻爱己,不为他人侵’。这是威严不亵的解释。

  (3)衣食随时。

  女人常欢喜丈夫赠与她心爱的东西。所谓心爱的东西倒并不一定要价值昂贵的,只要你是为她而买的,她心里就感到无限的愉快了。如衣料食品之类,当她心里想要而还没有开口的时候,你就买来送她,她自然喜出望外,感到你实在是世上唯一的爱人了。

  (4)庄严以时。

  这庄严以时就要给她的服装,装饰得整洁而适合时代。因为爱美的心理,谁都是有的。但是做丈夫的也不可使她打扮得过分华丽,竞奇炫异,那不仅流于奢侈,而且也失了庄严的真意义。服饰是整一身的容仪,保自己的品位,在选择和制作的时候,应该要顾到这两点的。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