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搜索
度生网 网站首页 法师讲法 圣严法师 查看内容

愿消三障诸烦恼

2018-5-16 15: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23| 评论: 0

摘要: 我们现在每一个念头都与佛相同,所不同的是佛已经开悟无烦恼了,而我们却仍被烦恼所遮盖。念头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就是烦恼念头与智慧念头是相同的,我们不要讨厌念头,不要讨厌烦恼,因为只要发觉烦恼一出现,事实上 ...

我们现在每一个念头都与佛相同,所不同的是佛已经开悟无烦恼了,而我们却仍被烦恼所遮盖。念头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就是烦恼念头与智慧念头是相同的,我们不要讨厌念头,不要讨厌烦恼,因为只要发觉烦恼一出现,事实上你已与佛的慈悲智慧相应了,如果不知道烦恼的出现,才是不相应的。重要的是要发现烦恼,知道自己的烦恼是什么?


首先教大家一个放松身心的静坐法,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头脑放松、身体放松,什么也不要想,自己要清楚自己有没有杂念。有杂念没有关系,不要跟着它跑,要马上放下来。如有念头出现,不要给它名字,不要被它牵着跑,知道就好,不要管它,马上放下它,只要照顾好自己,轻松就好。


如果放不下念头,念头很强烈继续要去想,就停在同一个念头上,看着它,不断地重覆念它。这样静坐几分钟,身心是不是感觉轻松多了呢?


修行开发慈悲与智慧


今天是佛诞节,我要讲的主题是:“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三障,是三种障碍,有两种解释的方法:(一)三障是:业障、报障、烦恼障,没得解脱的众生均在三障中。这些障碍我们得解脱道成佛,障碍修菩萨道,也障碍了我们的成佛之道。(二)三障是:贪、嗔、痴,亦称为三毒,障碍我们的智慧和慈悲心,也障碍禅定,佛陀主要就是教我们如何除烦恼,得智慧。


先说明第一类的三障:


(一)业障:是我们的生活、行为、工作、职业障碍我们学佛、听闻佛法,这些都是我们的业障。如周日工作、晚上工作的人不能来参加禅中心的活动,或某些行业不允许参加任何宗教活动等等皆是业障。


(二)报障:是果报的意思,如生在没有佛法可听闻的地方;或外道的家庭环境不允许我们听闻佛法;或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到,又没有点字设备或手语翻译,无法看见或者听到佛经;或身体被关起来了,即使附近有人说佛法也听不到,这些都是报障。我们弘法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尽量设法使这些有报障的人听到佛法,减少报障。


佛教相信六道轮回,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罗,三恶道是地狱、恶鬼、畜牲。生在人道中也会有很多障碍,何况是生在三恶道中,三恶道是不可能听闻或修习佛法的,这是最严重的报障。而天国的天人也有报障。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在家弟子,非常虔诚,因供养三宝的功德,死后升天了。有一次,佛带着一位出家弟子上天去,看到那位已在天上的在家弟子随着一大群的人在唱歌跳舞不胜快乐的样子。


当他看到佛陀时,只和佛陀打了招呼便与同伴去玩乐了。佛立刻用神通制止住他,问他见到世尊时为何不礼拜、不请法呢?他回答说:“我向你们打招呼已经很好了,你可看到其他的同伴只顾着享乐,根本不理你们哩!”释迦牟尼佛于是告诉出家弟子说:“升天虽然快乐,但连佛法僧都不要了,忽略了修行,当天福享尽之时,连人间都回不来了,可能堕入三恶道去了,是多么可怜啊!”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不得人身是最大报障,生为人身却不听佛法,也在三障之列。所以,我们既为人身,又听闻佛法,一定要感恩,那是无量劫以来种善因、种善根,得到无上的善报。如果还能修行、开发慈悲智慧的话,渐渐修成菩萨、修成佛就太好了。


(三)烦恼障:即是第二类的三障,亦即贪欲、嗔恚、不正见。唯识中所说的烦恼有六种根本烦恼,现在说明如下:根本烦恼分为贪、嗔、痴(不正见)、无漏的空慧相应,才能够消除贪嗔痴等的烦恼诸毒。


何谓无漏呢?是无着、无染的空慧,是从缘起法而知道一切法,自性本空,一切法因缘起因缘灭,本身的自性本是空的,谛观一切法自性空,实证一切法自性空,修行但为除执,不期待世间果报回馈。修有为的无漏功德,不求回报,没有条件,没有希求。一切是缘起而自性空,修持戒定慧的目的,便是实证无漏的空慧,本身功德也是自性空。了解这个道理,则修一切法门均能断烦恼。因此从听闻缘起性空的佛法,而能深信不疑,则可以断见惑烦恼,修持戒定慧三无漏学,则渐渐能伏能断思惑烦恼了。


如何谛观烦恼有四个步骤:


1. 知道什么是分别起的烦恼障及所知障。


2. 知道什么是俱生的烦恼障与所知障。


3. 知道什么是见惑和思惑。


4. 知道如何断除见惑及思惑。


至于消除烦恼,宜有四个层次:


1. 明察自己的烦恼心,是初发心的菩萨位。


2. 调伏自己的烦恼心,是三贤位的菩萨位。


3. 分断自己的烦恼心,是初地以上的无生忍菩萨位。


4. 断尽最后一分无明,是佛果位。


如要明察自心的烦恼,乃至伏断自心的烦恼,应当修行戒定慧三学,修行戒、施、忍、进、定、慧的六波罗蜜。必须发菩提心、发出离心、发大悲愿心、发惭愧心及感恩心,才能持久下功夫,并且下深功夫,才能渐渐地由伏而断,直到把烦恼断尽。


今天开示的主题既重要又复杂,这样庞杂的课题用短短的两个小时来说明是不够的,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提纲挈领地详细解释,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今日我们大家既得人身,又闻正确的佛法,真是累世种下无量善因而得无上善报,当以感恩的心,精进用功努力修持,才是当下最迫切的课题啊!


上一篇:转苦为乐下一篇:纠正不好的习气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站内搜索|论坛|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护持网站|关于本站|度生网

GMT+8, 2025-9-22 01:08 , Processed in 0.0378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